深耕细作 笃行致远|大华磁电徐锋专访
“稀土”素有工业“黄金”之称,是我国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中国的热点产业,也是新材料制造的重要原料。每当中美、中日关系发生变化之时,稀土就成为国内外舆论的焦点。“磁铁”这个最早被用作于“指南针”,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到现在在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新能源及环保等领域,它们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若不是今日与我采访的这位学者交流,我定不会发现这两者之间关系,更不会知道原来这个被统称为稀土磁性的材料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徐锋先生的交谈,让我了解了稀土永磁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未来的广泛应用场景。更是从侧面了解了磁性材料在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 01# 远见 # 开辟新路径 徐锋,中国磁学应用委员,****批参与磁性材料研究生产专家成员。1986年,从学校毕业后就到广东省电子工业局参加工作,捧**副其实的“铁饭碗”。那时候我国生产磁铁的能力和技术非常薄弱、落后,像喇叭等需要用到磁铁的产品大部分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不单单在流程需要经过报关、清关、等船等繁琐手续,而且在信息、技术方面也被国外“掐脖子”。 发现这个情况的他,立马投身参与到广东省**条钕铁硼磁铁生产线的引进研发进程中,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参与技术交流、研究配方实验......历经3年的沉淀,最终实现国产化替代进口的突破。说起这段经历,徐锋丝毫不吝啬地表达出自己的自豪感:“可以说,广东钕铁硼磁铁的引进、正常生产我出了很多力,并且我是伴随着中国磁性材料的生产、应用进步成长起来的。” 对磁性材料的热爱以及一直保持好奇与不断探索精神的他从没有停下过前进的脚步,1991年,国家机构体制改革再加上早已发现磁性材料未来发展的商机,徐锋毅然决定“下海”创办公司,大华磁电有限公司就此开启迄今31年的发展征程! 一开始公司虽然是以贸易的形式与一些国资厂合作经营铁氧体磁铁,但技术出身且富有研究精神的他一直参与到了技术改进、性能要求、生产研发当中。谈起那段经历,徐总一下子精神抖擞了起来,说道:“磁铁性能是按照能量来区分的,我们称之为'磁能积',每个磁铁内部都有存储的能力,经过充磁机充能后就会具有磁性。那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充磁机,国外进口的充磁机高达二三十万元一台,当时的一套房子才两三万。当时也不太懂什么是电容,什么是大功率可控硅,国内也非常少这些零件,只能去广州的‘洋垃圾’市场淘这些零件,再自己一步步摸索设计电路去实现大能量充磁机”。 三十多年的企业发展,徐锋一直沉浸在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的享受过程中,他笑道:“公司都是我太太在管,我只负责技术、产品研发,产品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在我看来,恰恰就是这样质朴的研究探索精神,才能带领着大华在产品质量方面不断精益求精、产品应用方面愈加高端,紧紧跟随着市场潮流的发展。
02# 聚焦# 聚焦精细高品质 充磁机的成功一下子让大华跻身磁性企业这一行业前列位置,如果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比喻的话,当时公司销售的“纽扣磁铁”,应用于皮包、服装等行业,连续多年占据广东市场,不夸张地说,当年每4个皮包必有1个用了大华的“纽扣磁铁”。并且大华从未停下步伐,从喇叭磁铁、玩具磁铁到DVD、VCD等机芯磁铁,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2001年后,徐锋再一次以敏锐的嗅觉发现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磁铁市场的需要越来越多,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合作的供应商在研发和供货上都逐渐无法满足要求。好奇的心态和探索精神再一次激发了他,只有自己办厂,自己拥有更多的机器,更多时间去研发才能走的更远。时至今日,工厂的异形磨床、充磁机等众多生产设备和自动化装置都是在徐总的指导和带领下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的。 如今的大华磁电已属于集团公司,2015年搬迁至东莞购置自有工厂,先后成立东莞市嘉豪磁性制品有限公司,东莞市龙跃永磁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风轮永磁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美华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广东大华及其集团公司形成了钕铁硼烧结、加工、电镀全产业链生产厂。公司实力雄厚,承接着来自世界各地500强企业的订单,如电子消费领域的华为、OPPO、VIVO,白色家电领域的美的、TCL等,在细分领域内愈发精细,成为了真真正正的“隐形**”。 30年来,企业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一直稳步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个***的真知灼见。徐锋总结到,自己会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国际形势走向,特别是在稀土永磁这样一个特殊行业,任何一个政策、规划的改变都会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再者就是自己关注着市场动态,比起经营之道,更加喜欢与行业内的开发工程师讨论交流未来的消费趋势、技术发展趋势,这样不仅符合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更能提前介入去布局。 谈及工厂的未来发展,徐总表示,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只有产品做到数量足够大、质量足够好,在细分市场定规则时占有一定的地位,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动化、智能化,因此公司发展也会紧跟市场需求,更加专注于细分领域,将制造升级为智造、质造,成为细分市场的佼佼者。 03# 责任 # 共享发展成果 从见**面起,徐锋先生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温文尔雅,慢声细语地向我们娓娓道来,要不是亲眼所见,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一位领导四间工厂共300名员工的管理者,少了一份霸气,却多了一份学者的睿智,谦虚而沉稳。这样的形象也同样映射到了公司经营与管理当中。 公司今日的成功离不开徐锋三十年如一日,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工厂,花在了经营企业、研发设备、研究产品上,更离不开底下300名员工的共同努力。徐锋总结到,员工的成长和让员工安居乐业享受公司成果这两项是企业必胜法宝。人和企业一样,都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注重每一位员工的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定期安排员工进行相对应的培训,让员工参与更高级别的培养。公司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有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时刻站在行业的前列,扩大员工的视野、提升综合素质、提高研发实力,这不单单是有利于企业发展,更是对员工的重视与负责。 从广州龙洞到花都,再到现在拥有自建厂房的东莞望牛墩,大华经历了多次搬迁,每一次搬迁,都是公司顺应时代,迎合发展做出的选择。但每一次的搬迁都将员工安居乐业享受公司成果摆在首要位置,每一次的选址都为员工选择或创造配套齐全的环境,帮助员工租用并修缮周边村落房屋,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让员工享受低廉物价、安居乐业的同时,带动周边设施发展。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正是如此,不仅是把企业做大做强,更是推动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04# 笃行# 保持好奇,勇于探索 如今的大华磁电有限公司、嘉豪磁性制品有限公司在磁性企业的技术领域已是领先地位。但徐锋自始至终保持着好奇和探索精神,或许受父亲是物理老师的影响,一直喜欢钻研技术,动手琢磨。我们与他交谈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从企业发展、远景规划聊到个人价值观,再到行业技术范畴。谈到技术相关他总是兴趣盎然,我们了解到,徐锋先生家里不下三十套音响,这些都是他的“宝贝”,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去琢磨如何更换线圈、如何更换配件、如何提高音质,还用上目前最“in”的流媒体播放器。 此刻,他是企业家,更是一名儒雅的智者,我像是看到了他一遍又一遍挑灯起草设计图纸的样子,像是看到了他在日复一日机器面前钻研的样子,像是看到了他对那一个个小磁铁爱不释手的样子。那些一台台笨重而冰冷的设备外壳下藏着徐锋对磁性材料最炙热的爱。 从徐总的办公室出来,我们路过整洁的厂房,宽阔的广场,伫立在广场树荫下,看着徐总亲手打造的产业基地,车间的工人忙碌而静谧。中国磁性材料制品的发展需要这样沉稳内敛的行业巨匠,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积蓄在一起,终有一天为大湾区的制造业乃至中国工业迸发着巨大的能量。 文|深圳市五金机电行业商会 背景|2021年7月22日我司董事长接受采访 |